徵求
老東西
徵求
老故事
如何提
供資料
聯絡
我們

父親餅乾盒裡的老相片

圖一  1946年6月,時任台灣省行政長官的陳儀(中右)、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中左)與陳儀的高級顧問沈仲九(右一)等攝於基隆要塞旭丘指揮所。
圖一  1946年6月,時任台灣省行政長官的陳儀(中右)、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中左)與陳儀的高級顧問沈仲九(右一)等攝於基隆要塞旭丘指揮所。

文/張良信撰,汪琪編版
圖/張良信提供

父親與我相差40歲,在我33歲的時候病逝,當年我也是職業軍人,父子間聚少離多,在他經歷過的白色恐怖歲月裡,很多事父親常有我當年無法理解的「敏感」反應,所以「最好都不讓我知道」。

其實以父親的工作來說,看不出什麼會有什麼太多的「業務機密」在身。根據母親晚年聊到的故事,父親中央軍校17期砲兵科,早年來台也無關勝利接收,倒是對等待遣返的日本軍民守秩序的表現,心生好奇——台灣人民受日本人統治50年,是否也是如此?因此自己找門路請調來台。

父親過世後留下的遺物裡,有一個裝了很多照片的餅乾盒,但相片大半都已受潮或被蟲蛀。他走了30年後,因為兒子研究所課程需要,我才開始整理這些舊照片。因為已經沒有他同輩(民國10年生)的人可以洽詢,所以很多相片──包括圖一這禎小照片的來龍去脈,已經無從尋覓了。

我所知道的,這張照片讓旭丘指揮所的整建有了還原的依據,因此相片在現址有簡略的說明。圖中的四位三位當年有權有勢的人物:台灣省行政長官的陳儀、基隆要塞司令[1]史宏熹和陳儀的幕僚沈仲九坐在房舍外的廊子上休憩,一派輕鬆;相片拍攝的地點是松本記念館,也就是現在的旭丘指揮所。

圖二 修復前的旭丘指揮所。(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23302161 CC BY-SA 4.0)
圖二 修復前的旭丘指揮所。(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Taiwankengo,CC BY-SA 4.0)

編後記

松本紀念館原為紀念規劃基隆港建港工程的松本虎太而建,全部工程在1936年完成,成為當時基隆市辦理重要活動和接待貴賓的地點。

二戰時期,這個可以遠眺基隆港的紀念館被日軍徵用,成為「重砲兵連指揮所後軍事設施部署」。戰後初期,改稱為旭丘指揮所的建築由國軍接管,成為軍方的管制區。2015年登錄為基隆市歷史建築,由於建物老舊破敗,基隆市文化局於2019年開始修復工程,2022年修復完成,兩年後轉型為地方文化故事館,開放民眾參觀。

圖三 修復後的旭丘指揮所。
圖三 修復後的旭丘指揮所。(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Mrmarkertw,CC BY-SA 4.0)

值得注意的,是照片拍攝的日期:1946年6月,這是陳儀代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的8個月(1945年10月25日),也是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前的8個月。當時的相片中人,可能很難想像他們不久之後的命運。

1950年4月,陳儀再度住進旭丘指揮所,但那時的他被軟禁看管,處境已經和1946年大不相同。[2]相片中另一位權倾一時的史宏熹將軍,在二二八事件後[3]被調任廈門要塞司令,因貪汙瀆職遭監察院查辦[4]。而沈仲九的資深共產黨員身分,雖然在陳儀叛變後完全揭露,但是他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則仍然是一件「值得研究」、但尚未大白於世的公案。[5] (汪琪)


注解

[1] 當年基隆要塞司令部所轄範圍,北從福隆開始延伸到苗栗後龍,台北地區還有松山、大屯、淡水、八里等大小30多個砲台據點,防區遼闊,兵力分散。

[2] 陳儀因為擔任浙江省主席時,密謀投共並拒絕悔改,在1950年6月被蔣介石下令處決。(資料來源:賴澤涵,〈烙印著二二八的人──陳儀傳奇的一生〉,《遠見雜誌》,1991/1/5,(https://www.gvm.com.tw/article/2017)。

[3] 二二八事件中,許多基隆市民被槍殺,其中史宏熹領導的基隆要塞司令部責任如何,是否另有單位參與其中,似乎仍有存疑;參見(陳鈺馥,〈基隆二二八悲劇元凶是誰? 一封給嚴家淦信函藏線索〉,《自由時報》,2020/3/9(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093981)。

[4]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廈門要塞司令史宏熹被訴怠忽職守案〉,《監察院》,檔號:A700000000A/0038/4100/0060。

[5]〈胡允恭、沈仲九玩弄陳儀〉,亓官先生的官方部落格,2023/5/1,(https://blog.udn.com/medicchi169/179089317)。

本文關鍵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