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系列:【喬無遏的飛虎故事A/訪談篇】系列共五篇
本文摘自:喬無遏,〈機工長 張洪〉《舊羽殘簡(十)》,聯合新聞網UDN部落格於2014/07/11刊登。

文/喬無遏撰寫[1],葉楷翎編版
圖/喬為智提供
1944年對日抗戰進入第七個年頭,日軍日本為了抵禦美國太平洋的攻勢,必先迅速解決對華戰爭,才能抽調部隊赴太平洋,特調其精銳的關東軍投入湖南戰場,企圖打通運輸線,運補南亞的日軍。
盟軍在中國戰場最前方還可用的機場只剩芷江(湖南省),駐防的乃隸屬中美混合團的第五大隊(飛驅逐機P-40N),和一大隊的第四中隊(飛轟炸機B-25-J),執行阻絕日軍補給線,支援湖南湖北廣西守軍的作戰任務。當時我是五大隊卅九中隊中尉副隊長。
我們的任務是阻絕作戰,自拂曉至薄暮以戰鬥巡邏掛彈出擊,做低空轟炸掃射阻絕日軍人員物資進入戰區;這時到了一批新型炸彈,殺傷力破壞力極強:Cluster彈束。彈體為螺旋製成,厚薄不一,引信尤其敏感,投擲過程中碰到樹葉紙片都會引爆,因此在運輸裝卸倉儲使用程序上,都有極為嚴格的安全操作規定。
就飛行員來說,這種炸彈裝掛後只留飛行保險,其他保險均需解除,出發前的環機檢查時,需注意飛行保險是否裝妥。
有一天拂曉出擊前,飛行人員上場聽取當天的任務提示,忽然傳來警告……一架P-40已懸掛炸彈,但因有人未按操作程序造成引信脫落,若是直接脫離彈架必定引爆炸彈,無人敢靠近,更無人敢動手拆除引信。大隊長Dunning中校以事態嚴重,立即下令所有人員徒步離開,所有車輛停駛,所有機器設備停止使用,深怕一點點小小的震動會引爆這炸彈束。
一個上午,真是最長的一個上午,全體人員,尤其是機械人員,苦思均無良策。這時,我這中隊的機工士官長張洪說話:丟!我有辦法!(張士官長是廣東人,整個五大隊是從廣東空軍轉入中央空軍)。
他在廢料堆中找了包裝引信的蠟紙,一個鐵罐子,又劈了一段竹子;大夥就看著他表演,他先將竹子劈成兩片,再清除中間的竹節;掏出了打火機燒熔蠟紙上的蠟,倒入鐵罐裡,再順著劈好的竹子對準引信倒蠟,重複了兩次,這時蠟已將引信凝固住了,一扣彈架的脫離栓,兩手接著炸彈,全場人員屏住呼吸看著他一步步慢慢的捧著炸彈走到五百公尺外的廢彈場,小心翼翼的安全放下炸彈,全場所有人員歡呼,美方的機械長Bill McCullough上尉,把帽子用力摔在地上,罵著:F…K!含淚奔向張士官長擁抱!
大隊長Dunning廣播全大隊,以後再有不小心安裝引信者,自己燒蠟拆除炸彈。
注解
[1] (編注)本文係作者子喬為智先生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特編入舊羽殘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