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楊國翠撰寫,羅國蓮節錄、編版
圖/楊國翠提供
1918年農曆8月13老爸徐開祥出生在浙江省仙居縣下各鎮西六村的一戶佃農家;1937年抗戰爆發,老爸這個家裡的大兒子毫無懸念的被抽了壯丁,接下來的幾年老爸跟著部隊先後到過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與日軍作戰,參加過著名的宜昌保衛戰等戰役。部隊在雲南保山被日機大轟炸後流落到西昌,結束了他長達六年的抗戰生涯。由於沒錢回不了家鄉浙江,1944年就在當地的楊家做了上門女婿,成為了我們的老爸。
之後的N多年老爸就一直頂著國民黨兵的帽子,在西昌西溪上鄉的那個山溝裡過著一個小老百姓的艱難日子,先是盼到了抗戰勝利,又盼到了新中國的誕生,又盼到了我們五個兒女的長大。

老爸因為吃過沒有文化的虧,所以雖然當年家裡很窮,老爸還是決定送子女去上學。由於當時弟妹還小,還得掙工分,實在是沒辦法都上,所以我大姐就沒上成學,這也成了老爸終身的愧疚,不是老爸重男輕女,而是實在沒有辦法。老爸利用早晚出工前的時間上山砍柴,挑到集市上去賣,勉強能供哥們上學。
大哥成績很好,高中的時候考上了最好的西昌一中,大哥大點的時候就自己去做一些苦工掙學費;不是文化大革命,大哥必定能考上大學。沒上學後的大哥就和老爸一起挑起了家裡的重擔,二哥、二姐還有我,後來都考上了學校,離開了農村。大哥就一直在老家務農陪著老爸老媽,大哥當了幾十年的村支書。直到後來老爸90多歲的時候大哥由於糖尿病,為了就醫不得不選擇到成都兒子處,老爸也離開了那個他生活了70多年的偏遠小山村。很不幸的是我們家勞苦功高的大哥沒享過啥福,於2015年離我們而去。


2011年11月,在成都工作的二哥到杭州出差,94歲高齡的老爸在二哥、二嫂,還有我和姪子的陪同下,第四次回鄉探親。杭州《都市快報》的記者知道老爸的經歷後,專門到仙居採訪,那時還沒有「抗戰老兵」的稱號。
2014年下半年,通過姪女婿的介紹,四川抗日老兵救助會的志願者在成都二哥家找到老爸;老爸終於有了一個響噹噹的名字——抗戰老兵,第一次揚眉吐氣。還在14年底得到了救助會每月500元的生活費,老爸在96歲時生平第一次有了民間救助會發的「工資」,成了「有錢人」。

特別感謝西昌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劉春紅老師,她是四川抗戰老兵救助會的成員,知道了西昌還有老爸這個抗戰老兵,就帶著一群志願者到西昌家中看望老爸,讓老爸第一次真正的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當年抗戰打日本終於得到了社會的承認。這對於長期頂著國民黨兵抬不起頭的暮年老人,這種精神上的慰籍是無可替代的。其實西昌也有好多愛心志願者一直在尋找抗戰老兵,但由於我們沒有接觸到這個資訊,所以老爸才遲遲被找到。從這以後,有關抗戰老兵的活動老爸都會受邀參加,志願者們經常帶著禮品上門看望慰問,開啟了老爸風光無限的暮年好日子。

2015年8月,老爸第一次參加官方舉辦的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老兵聚會活動,和其他幾位老兵歡聚一堂,光榮的帶上大紅花。為了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涼山電視台熱播欄目(注:即「節目」)「今晚800」的記者上門採訪,老爸抗戰的經歷就上電視了。老爸對當年的戰事終身不忘,只要提起老人家就會一一道出。
2015年9月2日,涼山州相關領導、電視台記者等一大群人,親自到我們住的地方,為老爸頒發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章、獎金。第二天,這個抗戰勝利70週年的特殊日子,涼山電視台的記者來到家中,和老爸一起看閱兵,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就在當晚老爸又上了涼山電視台「今晚800」欄目。第二天我和老爸去銀行存他的慰問金時,還被人認出了,說:你就是昨晚電視上的老兵;老爸那陣都成明星了。
2016年3月,由四川抗戰老兵救助會組織,在台灣愛心人士白先生的贊助下,九位四川老兵在家屬的陪伴下飛去了台灣,期間受到了馬英九、洪秀柱的接見,住星級賓館,在圓山飯店吃大餐。2016年11月16日,收到浙江仙居老家社寄來的大禮包和錦旗。特別感謝浙江仙居益心公益的王赫,是他通過四川抗戰老兵救助會辛苦輾轉,才找到老爸,隨後對老爸表達了家鄉人民無限多的關愛。

2017年11月底,老爸第七次回浙江仙居老家探親。老爸這次回鄉,受到了浙江仙居人民最熱烈的歡迎,王赫組織了一百多人的歡迎隊伍,頂著嚴寒冒雨,在高速路口等候幾個小時,那情那景太讓人感動!受到這樣的禮遇,老爸這個經過沙場的百歲老兵也是熱淚盈眶!老爸在老家的幾天中,又有幾批志願者上門看望,安排聚會聚餐……老家人民的關愛給了老爸莫大的溫暖,老爸說:值了,沒有白活到今天,死而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