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如慧撰寫、編版
黃埔軍校建立於1924年,開學日為6月16日。6月16日並非隨意選定,而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如同許多國家的國慶日/開國紀念日,它們通常承載的不是歡快的記憶,而是帶著某種反省意味,提示後人創業維艱、守成不易。6月16日的含意亦是如此,這是希望黃埔學生知曉自己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首度開學典禮,孫中山在致詞中特別提到了該校創立的背景:
在二年之前〔按:1922年6月16日〕,竟有號稱「革命同志」的陳炯明軍,炮攻觀音山,拆南方政府的臺。從前叫做革命軍,同在一個革命政府之下的軍隊,因為利害不同,竟會倒戈相向……不明白革命主義的軍隊,究竟不能除卻自私自利的觀念,如果和他們本身的利害相反,馬上便靠不住;所以我們的革命,總是失敗。……要從今天起,重新來創造革命的基礎,另外成立一種理想上的革命軍。諸君不遠千里或者數千里的道路來此校求學,既是已經明白了我們的宗旨要造成一種革命軍,一定是要富有這種志願,來做革命的事業。[1]
這段文字已明示蔣中正選擇6月16日為學校正式「開學典禮」的歷史與心理因素。陳炯明原為廣東地區的軍閥,他曾經參與黃花崗之義,後獲華僑資助,在海陸豐籌組軍隊,占領惠州。民國成立後,陳炯明歷任廣東副都督、代理都督。1917年,陳炯明控制廣東警衛軍。當孫中山在1917年9月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時,並無軍事力量,只能倚重陳炯明,故任命他為第一軍總司令。1920年,粵系擊敗桂系軍閥,重新掌握廣東政局時,陳炯明在這一年年底出任廣東省長。但是陳炯明政治上主張「聯省自治」,不同於孫中山要創建大一統的政府。
1922年初,直、奉衝突,奉系張作霖聯合皖系段祺瑞要與孫中山結盟,共同對抗直系。隨即爆發第一次直奉戰爭。但是陳炯明拒絕出兵,當張作霖的奉系兵敗時,孫中山北伐計畫落空,還面臨粵軍將領要求孫中山下野的聲浪。此時,陳炯明懷疑孫中山指使刺客暗殺其將領鄧鏗,於是在1922年6月16日圍攻總統府,要求孫中山離開廣東,是為「六一六事變」。
事變發生後,孫中山在衛隊護送下,前往永豐艦避難,隨後電召蔣中正前往商議。蔣中正立即從上海趕往廣州,並陪伴孫中山前往上海,從此以後,孫中山便相當倚重蔣中正,委派他負責軍務相關事宜,並兼任黃埔軍校校長。
注解
[1] 孫中山,〈孫中山在黃埔軍校成立典禮上發表演說〉,收錄於「黃埔軍校同學會」:http://www.huangpu.org.cn/zt/hplt/lszc/201306/t20130606_4287409.html(2024/4/23點閱)。